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坚持问题导向推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着力解决制约高质量发展的卡点堵点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我国科技支撑不断强化,堵点卡点不断破除,内外循环不断畅通,安全基础不断夯实★★。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推动高质量发展还存在一些矛盾问题和瓶颈制约。比如,科技创新能力不强,源头创新能力不足★★;产业链供应链存在不少短板弱项,产业基础还比较薄弱★★;城乡区域发展协调性有待提升,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突出;体制机制存在堵点卡点★,市场体系建设存在短板;对外开放面临更高要求,应对国际风险挑战能力还需提升。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和系统观念,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更好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科技自立自强步伐,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全面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加快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扎实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坚决守住新发展格局安全底线★★,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实现高质量发展★。
坚持问题导向是改革的重要方法论,深刻体现了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品格和实践品格。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巨大的理论勇气和斗争精神★,以强烈的问题意识和忧患意识,着眼解决我国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领域一系列长期积累及新出现的突出矛盾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新理念新思路新办法,推进了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及时科学解答了时代新课题,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新成就。
坚持问题导向,是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点,也是我们党百年奋斗的宝贵历史经验★★★。党的百年历史,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也是一部在实践中不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历史★★。
坚持问题导向,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品质,是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鲜明风格,也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突出特点★★。在新时代新征程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断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坚持以问题导向推进全面深化改革★★。
经过40多年的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全面深化改革★★,我国改革的基础更加坚实,改革的环境不断优化★,改革的条件越来越成熟。但也要看到★,当前我国内外环境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改革发展稳定面临不少深层次矛盾躲不开、绕不过,一些体制机制的弊端亟待破除★,自主创新能力不够强,产业结构不够合理★★,全球经济增长放缓的外部压力★★,来自外部的打压遏制随时可能升级等。我国经济发展除了要直面外部严峻复杂形势造成的不稳定不确定性★★★,自身也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主要是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社会预期偏弱、风险隐患仍然较多、国内大循环存在堵点等★★★。从整体上看,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推进高质量发展还有许多卡点瓶颈。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关键在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坚持问题导向推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高度重视并着力解决发展环境和民生领域的痛点难点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发展环境不断优化,★“两个毫不动摇★★”理念得到切实贯彻;民生保障工作扎实推进★,兜牢底线★★★、补齐短板、加大投入;人民生活全方位改善★★★,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但与此同时★★★,民营企业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还存在着营商环境法治保障不足、生态环境不够良好★★★、社会环境不够宽容等问题。教育★、医疗、住房等传统民生急难愁盼问题也比较聚焦★★,衍生出来的社会问题和复杂矛盾受到广泛关注。面对这些问题,要通过优化发展环境★★,切实为企业松绑减负,激发企业发展内生动力★★,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要坚持民生需求导向★★★,紧盯医疗★★、养老★★、教育等群众反映强烈的重点领域、关键问题,通过加大公共产品供给★★★,促进供需均衡,持续发力★★★、跟进保障,着力解决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操心事、揪心事、烦心事,切实把暖民心、顺民意的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事业,前途光明却任重道远。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必然会遇到各种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风险挑战、艰难险阻甚至惊涛骇浪,迫切需要我们进一步增强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找到破解顽瘴痼疾以及新兴难题的办法和路径,以新思路新举措回答好当今时代发展和强国建设实践提出的各种新课题新挑战★,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持续动力★。
坚持正确方向和问题导向,是改革的内在要求。回顾我国改革开放40多年的历史进程,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深化改革的伟大实践,其中有一条重要经验就是坚持正确方向和问题导向★★,始终坚持社会主义的改革方向★★,把解决实际问题作为完成各项目标任务的突破口。
坚持问题导向推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不是奔着所有问题去★★★,或者说不分轻重缓急★★,眉毛胡子一把抓★★,而应突出重点★,要“集中解决最关键★、最迫切的问题”★★。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求我们必须按照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的战略部署,坚持问题导向,运用辩证思维看问题、想问题,将解决问题作为我们工作的导向,以问题导向★★、问题意识推进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习指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突出问题导向,着力解决制约构建新发展格局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卡点堵点问题、发展环境和民生领域的痛点难点问题★、有悖社会公平正义的焦点热点问题。坚持问题导向,是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的重要体现★★★,是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作出一系列重大改革决策的重要前提,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方法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正视问题★★、找准问题★★、解决问题,不断提高落实改革举措的精准性★、针对性、实效性★★★。
(作者系山东省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山东社会科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改革开放推进到新阶段★,全面深化改革势在必行★。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而深化★。随着实践发展,一些深层次体制机制问题和利益固化的藩篱日益显现★★,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在推进全面深化改革中,我们党始终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和鲜明的问题导向,持续推进改革攻坚战,积极应对新矛盾新挑战,着力冲破思想观念束缚,集中突破利益固化藩篱,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全面深化改革从夯基垒台、立柱架梁★★★,到全面推进、积厚成势,再到系统集成、协同高效,以全面深化改革的不断深入推动相关领域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